MOBA游戏作坊 ——如何打造人气英雄

蒋星晟 高级游戏策划

一. 创意-请使用螺旋之力

如何完成从0到1的设计起步永远是个难题,创意不是空穴来风,当我们将眼睛放到那些经典MOBA游戏中的人气英雄身上,促使他们成功的设计理念又是什么?从《英雄联盟》中的盲僧、亚索、伊泽瑞尔到《刀塔2》中的帕吉和痛苦女王,我的答案是:角色设定和核心玩法的完美匹配造就了这些经典英雄的诞生。

案例-残暴屠夫帕吉:设定是一个非常残暴的屠夫,形象也像是一只由血肉缝合起来的怪物,它的玩法体验也着重于钩子对敌人的撕裂伤害。

这个比较代表性的英雄,他在角色上的设定与玩家在游戏中实际的核心玩法体验是高度一致的。那么角色设定与玩法体验的高度一致会对英雄的认可度和人气有什么帮助呢?从宏观的视角来看,可以看到像RPG或FPS游戏中,沉浸感和代入感是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而当英雄的角色设计只有浮于表面的酷炫,便很难形成相对多且稳固的玩家基础。总而言之,在进行英雄设计时,最重要的设计理念是角色设定与玩法体验的高度匹配。

案例-莉莉安

关于角色设定,它的概念不只包含角色的视觉表现,还包括角色内核。我们用具体的案例来看,图上的英雄是莉莉安,一只九尾狐,拥有人类与狐狸这两个形态。那么从视觉表现的角度来看,它的人类形态首先是女性、兽耳、使用洋伞,以及拥有九尾狐狸的形态。而另一部分,角色内核的设定也很关键,莉莉安首先是这个世界最初就诞生的生物,而在距离最近的一次苏醒后,她发现这个世界变得更有趣了,这会促使她参与到这个世界互动中。这些关键点都结合在一起,成为莉莉安的角色设定。

而在角色设定成型之后,延伸而来的便是技能元素。

莉莉安的技能元素可以分为二个方向,形态变换(包括狐形态之下的爪击)及法术的施展。这两个元素是我们可以从角色设定中产生联想,并且也会是玩家所希望看到的展示。

由人物设定会推演到技能元素,而与人物设定相匹配便是核心玩法。MOBA英雄的核心玩法在我看来是一个非常复合又复杂的概念,因为维度十分广,这里我只大概列举四种:时空机制、技能叠晕、走位接刀、单挑对决。每个英雄的核心玩法都可以让玩家形成连招或是策略追求,同时对于很多英雄来说,其核心玩法也可能是复合型的。比如一个英雄,他的玩法可以是叠层的策略技巧,同样也通过控制技能的施展,眩晕敌方。

而再换一个维度来看,核心玩法跟英雄的功能定位有很强的关联性。在MOBA游戏里,英雄的功能定位主要分为职业定位、分路定位及能力定位这三块。职业定位和分路定位都是玩家比较熟悉的。而在能力定位这一块上,主要指的是英雄在团队作战的过程当中,也就是传统的5V5战局中,它的能力特性是什么?它主要承担的功能是什么?包括平时我们所说的POKE、冲阵、团控、回复、支援、对线等等。一般来说,做一个英雄设计需要提炼3到5个比较突出的能力,并在英雄早期设计做出比较明确的规划,这会帮助到后面英雄创意的输出。

螺旋之力的概念究竟是什么?图中这四个元素都是我们上面提及到的互相连接的设计元素,而这四个元素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一个闭环式的螺旋上升过程。这些元素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我们所能够得到的创意输出便是英雄的基础技能组。下面我会通过《Arena of Valor》中的具体案例,分享英雄创意输出的实际运作机制。

案例-弗洛伦:这个英雄的最初设计灵感只有一个要素:击剑。这个灵感来源于团队中的动作组同事,他认为MOBA游戏中英雄的攻击方式、行为方式和武器选择会赋予英雄特征,所以他提出是否能够设计一个以击剑作为攻击方式的英雄。所以最初,它的定位是一个优雅的击剑师

这样的定位就是最基本的角色设定,然后我所做的便是按照刚才所提及的方式:推导技能元素。击剑运动的要点是:灵巧的步伐,闪躲进攻的方式,以及前进后退的循环。而要将这几点落地成技能元素并在战局中进行展示,很容易就联想到位移能力,可以不断地在敌人身边进行退避突进的穿梭,这就是对击剑运动比较好的技能还原。

而在平移能力的设定上,我们碰到了一个挑战:大部分玩家在中低端对局的过程中,有很强的站桩需求,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站在原地进行普攻。我们给弗洛伦设计了一个被动触发的后撤技能,这显然是为了符合击剑元素而设定的,那么就需要有一些特定的机制来支撑这个技能设定,也就是为普攻后的位移,来赋予玩家目标感。

而在目标感的设计上,方向有很多,而我当时的思考是,通过在敌人的周围创造一些需要拾取的道具,用道具来引导英雄在普攻的间隔中进行位移拾取,并对敌人进行来回穿梭式的攻击。而确认了道具牵引的思路后,对于道具的设定就很容易了,优雅的击剑运动与轻盈的花瓣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丢出花瓣,命中敌人散落花瓣,位移拾取花瓣”的技能闭环。而创造出花瓣这个元素后,我们相应地也将其融入到角色形象设定中的一部分“百花剑豪”。

这时弗洛伦的主要特点便包括了击剑、花瓣以及后续增加的香水等设定。总的来看,最初我们所设定的优雅击剑师,引导我们在战局中还原击剑来回穿梭的玩法体验,然后这个位移的设定又引导我们设定出花瓣牵引玩家的机制,并最终反馈到整个角色设定里面去,加入花瓣元素,让整个角色设定变得丰满,成为贵族感的花花公子,并且得出了一整套的基础技能组。

可能你会发现,上面所说的基础技能组合与玩家在游戏中看到的技能描述差别很大。因为这里所说的基础技能组合是简单、高度概括的技能设定,假设用这样的基础技能组合放进实际对局中,会发现英雄的玩法是单一且容易被透支的。所以在创意这个环节,我们的目标仅是设计出英雄基础的技能效果。

二. 细化-乐趣源自细节

接下来,我们会基于前面创意部分所提及的基础技能组合,通过对英雄的技能设定加入设计细节,来增加乐趣性和持续可玩性,达到完整的英雄技能机制。

首先要明确,细化环节是指对英雄技能的细化,基于创意环节所做的英雄技能基础效果之上,加入操作性和策略性的挑战,从而使实际战局的可玩性变高。上图所示的是操作和策略的四象限图,绝大部分英雄需要明确图中的定位。因为在明确英雄的难度定位之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增加操作性和策略性挑战。

一般英雄设计的难度定位需要位于上图绿框范围内。如果设计出一个特别强操作、特别低策略的英雄,它的受众群往往是极少的,而玩家的水平提升会是策略和操作共同提升的过程,所以我比较推荐将英雄的难度定位约束在绿框范围内,不走极端。

 

  • 下面是在整个操作性及策略性挑战的设计中我所总结的设计工具。首先是操作性挑战,这里能够提升挑战的侧重点分别是速度考验和精度考验两大维度

    1. 速度类的挑战最直观的就是反应类技能,这也是MOBA游戏中十分常见的技能类型。假设一个英雄要在团战中完成快速的收割和离场,这种技能设计会非常考验玩家的反应能力。

    第二个速度相关的挑战也是玩家较为熟悉的,快速技能COMBO。而在《Arena of Valor》中的英雄祖卡,其技能组设计中的核心就是对于连招的构建,在进行大量的手感优化的基础上,大幅缩短了技能的前摇以及大量重置普攻的加入,所以在极限情况下要求玩家在1.6秒内完成八个技能的操作,抛开常规的点击技能外,其中有一半操作是需要通过拖拽来使用的。所以祖卡这个英雄可以对玩家在速度要求上形成一个持续挑战。

    2. 精度类的挑战:在操作精度方面的挑战,第一个设计方法就是延迟生效类技能,这里所指的不仅是延迟触发的技能,还包括所有的长前摇技能以及飞行投射物技能也可以都算做延迟生效类技能。MOBA游戏中很多英雄的关键技能,他们在延迟生效类的机制上都会有相应的设计,原因就在于给玩家技能效果强反馈的同时,最好相应的增加一些挑战难度,这样玩家会有一个持续练习的过程,然后在达成技能效果时也会获得较高的成就感。

    精度类挑战的第二个设计工具则是判定区域的缩小。这种设计是非常容易理解的,设计目的是让玩家更精确地释放技能,但是简单粗暴的对判定区域进行缩小会带来较为严重的负面体验,比如说我们想设计一个圆形判定技能,我们可以将内圈命中效果设定为击飞,外圈设定为减速,在减低玩家的挫败感的同时可以保证对玩家的技能精度验证。同理,我们也可以设定随着时间动态扩大判定区域的圆形判定技能来达到类似的效果。这样一来,技能的容错率也会使操作水平处于不同层次的玩家拥有更好的游戏体验。

  • 在对设计操作类挑战的方法进行总结后,接下来我们要探讨的是策略性挑战的设计方法。虽然MOBA品类作为将操作和策略挑战结合得较为成功的游戏类型,但就个人而言,我认为MOBA游戏会更偏向策略体验,所以相应地策略性挑战的设计可能在难度上会更高一些,且相较于操作性挑战而言所运用到的工具和方法也会增多。

1. 外显型策略:这里我所给到的定义是一般玩家仔细阅读技能描述之后即可掌握的策略,也就是说它的技能特性十分直观,便于玩家理解。外显型策略需要围绕前期的设计预期进行,才能够有效地牵引玩家按照设计师的思路进行作战。

比如《Arena of Valor》中超人这位联动英雄的设定,假设他的1技能是眼睛向前方发出热能射线的机制,那么如果我们希望超人在战斗过程当中能更多地使用普攻,我们就会在普攻机制中增加每次普攻可减少冲击光束技能1秒冷却时间的设定来达成这一目的。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影响英雄在对局中的战斗站位,且牵引玩家达成技能的联动。

2. 学习型策略:是需要玩家进行持续的游戏体验后才能摸索感知到的策略,它的门槛较高,但同时也会有较强的反馈。

    (1)学习性策略中的第一个设计工具,叫潜在技能联动。专门加了潜在两个字,是对应刚才所提及的外显型策略。潜在技能联动指的是在不同技能间设计潜在的配合联动关系,而玩家可以利用这些技能联动取得更强的作战能力。要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两个技能,其明面上的技能描述中其实是没有提及这一层潜在关系的。

设计要素:第一是要规避造成单个技能完整性缺失的设计误区,因为单个技能的完整性缺失会导致玩家被迫地使用技能联动,在团战中也会造成玩家连续使用技能后立即陷入无招可用的尴尬境地。第二个是则是概念上的关联性导致技能在单一使用的情况下发挥不出完整效果,也导致玩家必须将技能联动使用,这种情况同样会降低整体策略性的价值。

所以在潜在技能联动的设计上,我的建议是在绝大部分场景中都需保持单个技能能够独立使用且有自己的反馈,在特定的情况下通过技能组合来形成一些比较好的COMBO才是比较合理的设计力度。  

    (2)学习性策略的第二个设计工具是最大化收益,它的定义是在技能设计中加入影响技能收益上下限的额外机制,使玩家可以追求收益最大化。

设计要素第一点就是避免强引导,跟上面潜在技能联动的设计要素十分相似,如果将额外机制设计成必选项,就没有策略性可言了。在特定情况下玩家可以追求最大化收益,但也不胁迫玩家最大化收益的机制设计才是合理的。第二点就是设计最大化收益时可以依赖于敌我双方的互动条件。这里指的是玩家的收益最大化不只取决于他的操作,而且还有敌方的应对方式相关。这在对局里面会改善游戏体验,为玩家提供成就感,以及给敌方也带来一定的挑战及乐趣。最后一个点就是收益和难度成正比,低难度高收益或者高难度低收益都是对设计平衡的破坏。

    (3)第三个学习型策略的设计工具是可选择性,读者可能比较容易联想到在不同的场景下英雄拥有不同的技能释放选择,但其实可选择性还包括选择目标与时机上,而且这些可选项都是预先设计出来,以便玩家根据对局中的不同场景做做相应的取舍。

设计要素第一个就是注意选项之间的相对平衡。当玩家比较精通一个英雄之后,他在进行游戏体验时很容易就能达到最优解。而基于不同场景来设计不同能力,使得玩家需求根据场景变化,这是一个保证选项之间平衡的方法。第二个点是避免在实战中给出无法执行的选项。假设玩家达成释放技能的条件后之后,碰到比如层数叠满了但是没有技能可以用的情况,逼迫玩家只能根据技能的冷却时间来做决定。 最后一个点是在实际选择目标的情况下避免出现收益矛盾的问题,例如《刀塔2》中老版的瘟疫法師,其大招对于残血敌人有比较强的斩杀效果,但同时会附带晕眩的控制技能,显然这就是一个非常矛盾的选项。玩家在完成对残血敌人的收割后,其大招所附加的眩晕效果是毫无收益的;如果大招只用于打出控制效果,那么玩家的伤害收益又会非常低。

3. 组合型策略接下来要讲的是在MOBA游戏中比较有特点的组合型策略,它是指通过大量的实战对局&团队配合,可探索发现的英雄之间的组合策略。这是比较依赖与其他英雄进行联动的策略类型。

产生组合的原因是因为部分英雄之间存在一些关联特性,他们本身是有分类的。所以从这种分类基础出发,在做组合型策略的设计时,一是可以通过先期的对于整个游戏中的流派进行预先的规划设计,然后在设计单个英雄时,针对其对应的流派来赋予英雄与之对应的能力。而这样的英雄在设计完成后,他自然就会跟流派中相关联的其他英雄形成联动,这也是我觉得比较好的一种设计方法。二是定向弥补组合设计,例如对生存能力比较差的英雄进行定向的弥补,搭配上一个支援型或回复型的英雄。最后,设计师还可以通过同步设计两个英雄来保证他们的组合策略性。但我所推荐的主要还是通过提前的流派规划来完成组合型的策略设计。

4. 创造型策略:我将其称之为超出设计师预期的策略。下面通过《守望先锋》中的英雄安娜来看一下何为创造型策略?安娜这个英雄上线后,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战术,简称303战术。首先在守望先锋中主要有三种职业类型,前排,输出,辅助。而标准的对局阵容是222,两前排两输出两辅助。而在安娜登场后,当时的职业比赛阵容全部转变为三前排三辅助。而这种转变从《守望先锋》的后续更新改版来看,可以发现这种战术的出现应该是出乎设计师意料的。接下来我们通过技能分析来探究这种战术诞生的原因。

原因分析:安娜的机制创新有两个维度。从机制创新的角度来看,安娜是第一个把攻击和治疗融为一体的辅助性英雄。其他英雄所具备的治疗或攻击能力都是以单个技能进行支持的,但安娜的攻击和治疗能力是一体的,根据她瞄准目标的不同其释放的技能效果也会在攻击与治疗间切换。这种机制创新使安娜的治疗能力突破了临界点,再结合安娜的技能组合拥有增加前排英雄移速与承伤能力的特性。这两个因素加在一起,就促使了303战术的诞生。

设计要素:关于创造性策略的要素偏向于主观因素,如果设计师持续地在技能机制和技能组合上尝试比较有突破的创新点,当这些创新点足够有特点的时候,往往能够促使玩家挖掘出英雄之间的组合并突破设计师的设计预期。当然这里也要注意把握设计力度,如果偏离设计预期过多,反而会说明设计师的设计能力存在问题。创造型策略的设计是需要建立在一个健康,平衡的整体游戏环境之上的。

第二章围绕在英雄的技能基础效果之上增加操作性挑战和策略性挑战,我们介绍了各式的细化设计方向。下面将弗洛伦设计案例,来归纳一下实际的细化过程。

案例-弗洛伦: 图中的红色部分是在第一章节中我对这个英雄的基础技能效果规划,而灰色部分,则是基于细化设计对弗洛伦的基础技能组所做的补充。首先,弗洛伦的定位是服务于高端操作性玩家的,所以他的操作难度设定是极高。而策略难度相应地平衡在中等程度。

这里来看具体的细化例子:

第一个细化在于2技能,其原来的效果是向前出剑并重置普攻。在细化过后2技能变成了一个三段技能,分别是下劈,上挑及穿心击,他们本身都是来源于击剑运动中的动作技巧。而将技能拆成三段的意图是在于如果我们按照原有的设计完成一套连招的话,整个连招的长度是比较短的,且对于操作难度而言要求也偏低。而设计成三段式攻击,然将后第二段和第三段的收益效果递增,这可以鼓励玩家进行更长时间,更频繁的连招操作。同时由于弗洛伦是一个能量英雄,所以玩家受限于能量消耗机制,就需要在连招过程当中同时进行花瓣拾取补充能量,才能最终完成多段的伤害输出。

第二个细化在于弗洛伦的大招机制,在第一版弗洛伦的大招是标记命中一个敌人,然后进行一个绝对领域的单挑,与战局中的其他玩家隔绝开。但自循环机制过于强大的英雄技能设计是需要避免的,所以最终大招的效果削弱为免疫所有非决斗角色的控制状态。这个改动从整体上削弱了弗洛伦的技能效果,所以如上图所示,我们又相应地补充上其他的策略性元素来让玩家的游戏体验变得完整。

 

三. 打磨-丝般的顺滑体验

通过细化这个环节来加入一些操作性和策略性挑战之后,弗洛伦英雄的技能基本已经成型。虽然缺少了一些具体的数值设定,但主体技能机制就已经完整了。但这样的英雄放到实际战局中会是什么情况?经过创意和细化环节的弗洛伦,其整个技能组是非常依赖于与敌方进行长时间战斗的,一套完整的连招需要五秒钟的操作时间。但在MOBA游戏的对局中,一个团战可能3秒内就会发生击杀,所以弗洛伦当时的技能组在实战中就是完全不成立的。而这种设计缺陷源自于设计师的思维在前两个环节中是局限于单个英雄的,但很多的问题是要放到整体的游戏环境才会暴露出来。所以MOBA英雄设计还需经过最后的打磨环节,通过对英雄的技能机制进行收敛设计,帮助完善英雄的游戏体验。

英雄的强势期设计:从这个角度看,英雄一般分为三类:前期,中期及后期。由于强势期非常重要的因素,它牵引了玩家在对局里面整个体验预期所以在MOBA游戏中,英雄能力特性的曲线或者强势期的曲线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设计部分。

  • 而我将这种定义英雄强势期的设计称为能力阶段定位,如果设计师不能保证英雄的游戏体验在单个对局中是有变化曲线的,那么就很难让玩家的情绪曲线也随之变化。而当变化只来源于整个对局局势,而不能靠英雄自身的体验曲线来支撑时,这个设计就是非常单薄的。而上图列举的只是根据强势期不同所呈现的部分特质,总结来说,英雄的能力阶段定位是帮助设计师把英雄的能力曲线进行拉伸的重要工具。下面我们会简要描述下具体的设计方向。
  1. 作为前期英雄,设计师需要关注的是英雄在前期线上有无足够强的压制能力,例如前期英雄能够通过CD较短的技能来压制对面的发育,而且他的输出能力一定是偏单体攻击的。
  2. 中期英雄的设计则需要在中期有一方面的突出能力,比如机动性、控制能力等等。假设英雄在中期有一个特殊能力或者比较突出的技能,他就能有效地发起小规模战斗来带动整个游戏节奏。
  3. 而在后期英雄的设计上,往往需要限制前期技能效果。假如一个英雄的技能成长性高,或者一个英雄依赖多件核心装备的获取,这都属于偏后期的设计。那么在这种设计下,设计师就会对后期英雄做出一定限制,例如前期对线能力的削弱等等。
  • 第二个设计工具是作战距离调优

    这就涉及到了一个概念,英雄的核心作战距离。每个英雄都需要确定其主要的作战距离。而英雄的技能也都要围绕主要作战距离进行调整,保证英雄在游戏体验上面是顺畅的,不会出现相互矛盾的设定。比如一个后排输出的英雄有一个需要突进到前排进行作战的技能,这就属于设计缺陷。当然有时候部分英雄在战斗过程当中会有作战距离的变化,比如本身有远近形态切换的英雄。但这种设计都需要在前期进行谨慎地预先规划。

  • 第三个工具在前面谈弗洛伦时也有涉及到,它的概念是战术分析论证。设计师通过如团队定位,打法战术中的对线,团战,包括技能连招,以及英雄出装这些维度来进行实战测试,验证英雄在实际作战中的技能机制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可玩性,是否达成设计师最初对英雄核心玩法体验的呈现。而通过这种流程验证,是能够让设计师看到许多不足的。

  • 第四个关于英雄的设计工具是可反制性。比较喜欢MOBA游戏的玩家应该比较熟悉反制性这个点。

    为什么MOBA游戏中的英雄需要设计可反制性?我认为有两点原因,第一个点就是玩家很容易关注到的游戏平衡性。没有可反制性的英雄基本上只能永久都在BAN位中或是永远都没人选。第二个点则是突出英雄的优势能力。如果设计师想要突出特定英雄的优势能力,它必须伴随着反制性设计。比如一个后期能够1V5的英雄,设计师会通过弱化其对线能力来限制他的前期发育作为反制设计。在保证英雄有足够魅力的同时设计师不能够忽略其反制设计的完善,只有当英雄的设计能够形成完整闭环时玩家才能够获得一个良好的互动体验。

  • 在谈最后的设计工具之前,先举个例子。当你发现一场团战的持续时间过久,这背后反应的设计缺陷是:这部分英雄可能存在伤害不足的问题,也就是说游戏的生态环境出现了问题。而这种问题在MOBA游戏中很容易出现,因为随着版本更新我们会不断地加入新英雄,这时就需要设计师对游戏的生态环境进行持续地调整,从英雄到装备来控制生态环境的平衡性。

    在做英雄设计的时候,这通常也是一个很好地切入点。在打磨环节针对当前生态环境的特点对英雄做出机制上的补充并起到调和生态环境的作用。例如很多玩家诟病的MOBA手游的视野机制相比端游太少,所以也可以做一些视野相关的技能来对整个游戏生态环境做补充。总体而言,游戏的生态环境永远是动态变化的,设计师需要在补充削弱的循环中维持一个整体的平衡。

讲完打磨这个章节的设计思路,最后我们还是回到弗罗伦的案例。在开始第三章节的阐述时我们也提及到,弗洛伦这个英雄在完成了细化这个阶段之后还是存在很多缺陷,最大的问题是他连招时间过长。

所以在打磨阶段我们做的第一个改动是提升容错率,使得玩家在团战中更容易达成连招。虽然弗洛伦的操作定位是难度极高,但如果实际情况是策划自己都玩不下去,这个英雄设计就成为超纲题了。所以当时我们对弗洛伦的2技能手感进行了大幅优化,并在可使用技能之间增加互相减少CD的机制设计等等来实现实战中的操作空间提升。

第二个改动是英雄的反制性设计。在调优的过程中,弗洛伦显然有成为版本天花板的倾向。所以第二阶段的打磨就是对英雄的反制性进行收敛,将弗洛伦的多次免疫控制效果进行移除,对于决斗成功之后的叠加攻击力效果做出限制。

 

结语

MOBA游戏中的经典人气英雄的诞生绝不仅是灵光一现,而是灵感+经验的验证过程。以创意作为起点,用细节创造乐趣,佐以精细的打磨过程来打造一个逻辑自洽,融于游戏生态环境之中,同时自身拥有独特亮点的英雄。什么样的英雄设计是成功的?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对于设计师来说,当他对英雄的设计预期与玩家最终对英雌所产生的印象契合时,至少便是一个合格的答案了。

 

 

 

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