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废土世界构建——世界重启与生存主义

Qingcheng 腾讯互娱游戏策划

导语:本文是基于末世的两种模型(人类瞬间消失、核战)、生存主义者的概念和女性向视角中的末世图景,从这三个方向来尝试梳理近期关于末世废土世界构建的心得。作者来自腾讯互动娱乐旗下TGideas的IP构建组——一个以IP构建、世界观和叙事创作为核心的专家创意组。作者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英语系,有7年的游戏叙事开发经验。

 

---

 

▌引言

 

年初时笔者刚好开始进行辐射、冷战和军武相关的小研究,当时美伊之间冲突升级(伊朗将军苏莱曼尼被美军空袭丧生),再加上看完了冷战背景的《奇爱博士》,笔者曾一度非常担心会爆发核战争。令人没有想到的是,不到1个月,浩劫和考验以另一种形式出现了——一场疫情逐渐席卷了全人类社会。 

 

在今年年初,许多城市街道几乎空无一人,商品货架被抢空,部分国家民众在囤积枪支和灾难应急食物,美股一个月4次熔断等等。本以为这场疫情会在3月份内结束,可以开始正常地外出甚至出游,结果国外疫情又开始蔓延。巧合的是,在现实新闻中不断出现的纽约市正是《全境封锁》的背景所在。这款游戏的设置正与疫情有关:一场恐袭带来的瘟疫瓦解了纽约所有国家机构,社会秩序随之崩溃,所以国土战略局的秘密特工们不得不挺身而出、尝试力挽狂澜。

 

人类赖以生存的文明似乎在很短暂的时间内崩塌了一角。有人说在疫情中的日常就像生活在电影或者游戏之中。而身为《求生之路》和《无主之地》系列爱好者的笔者也曾一直觉得末世题材中的描述离我们非常遥远,简直就像大规模外太空探索一般遥不可及,因此大多数时候都是以一种轻松的心态在体验这些内容。事实上,近百年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从未有过如此深度地融合。如果不是英雄们的奋力阻拦,再进几步,许多电脑游戏中的场景和剧情就快要从屏幕之内跃迁到现实之中了。

 

幸好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于是我们才得以继续在温度适宜的室内,一边喝着奶茶,一边继续想象和构建末世废土风格的虚拟世界。

 

因着这场疫情的影响,笔者阅读了较多资料,也对很多以前当作纯文学作品来体会的内容有了全新的认识。本文便是基于末世的两种模型(人类瞬间消失、核战)、生存主义者的概念和女性向视角中的末世图景,从这三个方向来尝试梳理笔者近期关于末世废土世界构建的心得。

 

---

 

▌基于一个假设:文明和秩序的崩溃

 

人类全体应对危机的各种可能性大多已经被全面而系统地罗列出来了:瘟疫(《全境封锁》)、核战争(《辐射》与《地铁》系列)、外星生物入侵(《三体》)、彗星撞击地球(《天地大冲撞》)、温室效应(《后天》)、AI反攻人类(《终结者》)、严重经济危机(《末日爱国者》)等等。其实每一种可能都有不少文学艺术作品可以去体会和探索。

 

-如果人类消失

 

举一例子,如果全部人类有一天突然消失,那么地球上会发生什么?美国有一部纪录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给予了这个问题的其中一种解法。它以时间轴的形式慢慢阐述了地球会逐渐发生的变化,5年10年20年100年到1000年10000年……动物开始在城市中漫游,水域因为没有污染排放而变得清澈,人类的建筑被腐蚀和植物覆盖,各种文明成果被自然逐渐侵蚀——直至人类存在过的痕迹基本被完全抹除。

 

这次疫情中,人类仅仅是躲在家里而不是消失,野生动物就开始试探着出现在人类占据的领域中。山羊、野猪、孔雀、土狼、海豚……基本应有尽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动物重新在城市中漫步,不需要原本预测中的数年,只需要数个星期……《我是传奇》中威尔·史密斯在末世的纽约市——等等为什么又是纽约纽约又做错了什么——中猎鹿为生在末世中很有可能成为现实。

 

[ 一个大致的动物复现分布图 ]

 

但这种所有人类一瞬间消失的假设毕竟是一种极端情况,不一定严谨。与此同时,很多时候对末日图景的模型演算只是一种推断,因为很难把真实世界中的所有变量都囊括其中。举例来说,纽约州长在4月10日曾声称纽约的疫情数据并没有按照数学模型来发展,而是逐渐在好转之中。

 

退一步讲如果人类消失,很可能会以一种反复的、渐进的,甚至是人类无法察觉的方式来进行。例如,如果《疑犯追踪》中的超级电脑AI“撒玛利亚人”统治和掌控了人类,很可能至始至终大部分人都无法察觉。最终也可能像有的科幻作品中那样,人类只是离开了地球、或者演进成为了另外一种更适应环境的生物(类似《地铁》系列中的黑裔,或者《我是传奇》中有智慧的僵尸),也许并不能算作灭绝。

 

在这部纪录片中其实有另一点内容让笔者印象深刻,那就是人类知识的脆弱性。如果人类灭绝、或者只是少部分人在生存的重压下苟延残喘,人类文明的成果几乎没有办法完整保存下来,文明很有可能会出现断代,知识会大量失传。如果通讯相关的基础设施瘫痪,网络中存储的数字内容会大量消失;光碟、磁带、U盘等等皆会慢慢损毁,或者难以找寻到可读取的机器;书籍会被蛀蚀和风化;博物馆内的馆藏很有可能因为失去理想的恒温恒湿环境而迅速朽坏。保存得最久的反而是类似汉谟拉比法典这样的石刻内容。简而言之,承载知识的介质大多太脆弱了。

 

而且即使有文明遗迹保存下来,它们很可能会变成无法被人理解的材料,类似《莱博维茨的赞歌》中传教士发现的旧世界机械设计图,无法再被应用,反而被精心装裱、奉为艺术品。同时,学者往往因为技能树的原因,在末世的环境下很难保全自己。如果真的出现末世,艺术和社科这些相对奢侈的体验恐怕会最先断档。人类虽然没有蜂群意识,但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拥有蜂群知识——只有作为一个整体,很多知识才能得以运转、传承和进步。

 

人类在沉醉于最近百年的科学成果的同时,往往也忽略了一点事实,就是宇宙中有生命存在的时间段少到可以忽略不计。《宇宙尽头》这部科普影片里展现了人类的无比渺小。人类灭绝之后,宇宙还可以以它自有的形式存在千亿大数年。而在认为“宇宙和地球都没有自主意识”的理论之外,还有一种盖亚假说。这个假说认为地球是个有自我意识的有机生命体,行星和人类是互相塑造的。如果人类太多或者肆意破坏环境,那么“自然母亲”就会发动某些措施来采取措施。盖亚假说也成为西方环保运动和绿党行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澳洲森林大火的时候,传说中很多民众反对砍树的理论基础也部分来源于此。

 

不过也不用太过于悲观。这次疫情中有一位伯克利的量子力学教授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授课思路。他介绍了一长串详细的操作,内容涵盖Zoom、Google Meet等等先进科技软件。同时教授也对末世的来临做好了充分准备,在他的预设中,随着环境逐渐恶化,他将对授课手段进行不断升级。到最后如果整个湾区都无法居住,他将在野外使用短波通信继续授课;如果核攻击影响到大气层,将会产生很强的电磁场,所以他建议学生提前准备好真空管收音机,或者把设备存在法拉第笼中。什么都不能阻止我们学习量子力学!

 

-核战后的世界

 

核战之后的世界是末世废土相当喜欢塑造的一种类型,尤其是冷战期间的作品。因为讲核战的内容已经很多了,这里仅特别提两个内容,《切尔诺贝利》和《辐射》系列。

 

HBO拍摄的迷你剧《切尔诺贝利》在还原历史真相的层面上有待商榷,但不得不说从艺术表达上来说已经空前绝后了,盖革计数器刺耳的滴滴声简直在噩梦里都能听到。当时在疫情期间全家人一起看,有效防控盲目乐观情绪,成功把一家人在家中隔离了一个多月。但因为整个故事都太沉重,大家要隔几天看一集,看完之后再一起刷刷手机缓一缓回到现实。

 

[ 《切尔诺贝利》的经典剧照,在普里皮亚季街头身穿全套防护服喷洒硼酸的工作人员。原以为离现实很远,其实在疫情期间也出现了不少穿着防护服参与消杀的工作人员 ]

 

[ Like this. 这次疫情中摄影家们贡献了很多优秀的摄影作品 ]

 

其实笔者的辐射系列入坑之作是手游《辐射:避难所》,开房间、收集瓶盖、派人去废土探索等魔性设定让人欲罢不能,这种避难所的设定也多少影响了后面一些游戏的UI设计。回到以末世废土中翻箱倒柜“捡垃圾”著称的《辐射4》,因为这一代剧情设定在核战发生后200年,所以辐射本身对世界的影响没有《切尔诺贝利》那么紧迫。值得一提的是《辐射》系列塑造历史的经典做法:历史拐点,又名分歧点。它所假设的世界起点来源于类似平行宇宙的设置,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点,主角所经历的历史走向了另外一种可能。有一点像奇异博士操纵时间宝石开启了另一个时间维度的做法。

 

大家基本在疫情当中也体会过一段时间买不到某些特定食物的窘境,而当你穿着动力装甲在废土上游荡的时候,很难不注意到周围大多数食物都惨不忍睹,干瘪的植物果实,奇怪的肉串,为了补血甚至偶尔需要生嚼蟑螂!像样的包装食物基本都来自战前。辐射世界设定中核战后世界的货币是瓶盖,而这次疫情中西方国家有很多人实际是在大量囤积卫生纸,所以有人调侃说末世的货币应该是卫生纸而不是瓶盖,也是令人哭笑不得。

 

 

据说辐射设计师也曾经考虑过用子弹当货币,但是后来觉得这样太影响玩家体验就改为瓶盖儿了。但是,在《地铁:2033》中的军用子弹便是这个诡异地下世界的通用货币,当你用哒哒哒一梭子高伤害子弹横扫了变异怪物、结果进下一个地铁站没钱买装备了这种捉襟见肘的感觉,可能正是硬核的俄罗斯设计师想要带来的末世体验——紧迫又有点刺激。这种游戏玩法上的硬性钳制会让一部分玩家很不舒服(后一代《地铁:离乡》便改掉了这种设计),但是亦会增强代入感。顺便一提,《逃离塔科夫》这种局内挂掉装备掉光的类传奇设定也是来源于俄罗斯设计师,此时应推荐“Meanwhile in Russia”系列梗图。

 

[ 网络中曾谣传俄罗斯放狮子老虎上街震慑当地居民,以确保他们自觉隔离在家。而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官方回应称:“这事儿不可能,因为按照俄罗斯传统,我们一般放熊。” ]

 

西方的世界观设计中非常喜欢给末世的新兴组织赋予一个相对“古老”的名字。比如《末日爱国者》中的圣殿骑士,还有《辐射》系列中的新加州共和国(NCR,New California Republic),《地铁》系列中的第四帝国。一方面可能确实是文明断代了,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想象中的世界需要有一些基于现实世界的锚点,来增加这个世界的可信度和代入感。插句题外话,4月初美国加州州长曾公开宣布加州将作为“民族国家(nation-state)”来购买抗疫物资,简直是某种NCR设定侵入了现实。

 

辐射世界用戏谑、荒诞、黑色幽默等方式表达了末日来临下的“美国精神”祛魅、工业文明崩塌、人类劣根性展露无遗等种种内容。但在这种环境下,人类仍然在艰难求生,文明的火种仍被保留。《莱博维茨的赞歌》作为《辐射》的精神起源,“后启示录文学”的奠基之作之一,便是一本设定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后的小说。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西方对于末世世界从宗教角度生发的理解方式。它的背景设置被《辐射》部分借鉴:核战后的美国,大部分地区都是放射性荒原,文明基本已经全面崩溃。在《莱》中,科学技术的存稿已经成为了神话和宗教膜拜的对象,被小心地珍藏在一个修道院中。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这种核战带来的崩溃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至少两次。所以辐射会用“战争永不改变”作为游戏的“座右铭”,正如黑格尔所说,人类从历史中所得到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汲取历史教训。

 

-生存主义者

 

生存主义者(survivalist),或者prepper/准备者或生存狂,后者微有贬义,可能是因为很少有人会喜欢这种把“世界即将毁灭”挂在心上的末世论者。按照Wiki上的定义,生存主义者主要是“通过储备生活物资自用或与他人物物交换,学习在灾难中的生存技能,接受急救医疗及自卫训练,建造生存堡垒或地下避难所之类安全住所,来渡过可能面临的灾难”。

 

笔者读完了号称“生存主义者圣经”的美国小说《末日爱国者》,撇开作者深厚的意识形态偏见,文中还是有大量有趣的小知识。故事中有一个生存小组,他们之中所有人从大学时期就开始筹备,长期坚持锻炼,学习各种知识,参加各种训练,同时组建人设群像……啊不对是特色团队,基本上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一技之长:枪械、机械、车辆维修、医疗、畜牧、烹饪……而不会有类似娱乐、艺术这种不实用的技能。整个团队的每个人基本都准备了9年以上,不去旅游、不进行任何奢侈消费,而是把所有赚来的钱都投入“堡垒”——他们购买的一座农场中,时刻应对末世的到来,最终也抵抗住了末世中一些肆无忌惮的强盗。

 

举几个例子,在这本书中能够获得的“趣味”实用知识有:

 

•哪几款枪最实用、性价比最高:团队选择了.22口径的子弹作为通用。各成员也保留了一些自己喜欢的特色枪械。

•如何选择车辆:尽量选择机械元件而非电子元件的车辆,同时团队成员内也要尽可能选择同一品牌相近批次的车辆,方便在极端情况下进行零件互换。

•如何在家中进行简易战地手术甚至接生:除了大量的医疗器械储备,还需要一个受过专业医学训练的人士。

•如何选择犬种:常见的城市犬种并不适合HARD模式环境下的生存(金毛惨遭被cue),作者诚意推荐罗得西亚脊背犬,一种来自于南非的猎狮犬。不过似乎其他作品中一般出现的犬只都是德国牧羊犬或者马犬。《我是传奇》中的狗狗Sam和《辐射》中的Dogmeat都是德国牧羊犬。

•书籍密码:利用手边的书籍进行信息加密,与《疑犯追踪》中芬奇使用的相似。

 

这种避难所式的准备确实比较难以操作,因为大量的物资储备需求,可能需要一座乡村的安全屋+农场作为支撑。在疫情期间,除了下厨房和各种游戏的服务器承担了较大压力,相当小众的求生主义概念在中国互联网上也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到4月,因为美国疫情愈发严重,很多类似“末日避难所”的组织也宣称已经招募到了足够的成员,甚至不再接受新的预定。

 

[ 豆瓣网友“悟朗的夏天”分享的简易备灾备荒储备 ]

 

在阅读末世相关材料的时候笔者有一个有趣的发现,有一段社交网络上流行的翻包图/每日出行装备的概念(EDC,Everyday Carry)其实来自生存主义术语,国外晒EDC的时候时不时会晒出各种刀具、枪械、手电筒等,而国内因为具体情况不同,大多数时候都是一水的各种科技设备/护肤品。

 

[ 常见的国外EDC图 ]

 

此外,如果想要了解在一些相对“日常”的灾难之中如何求生,《浩劫求生/Surviving Disaster》非常推荐,有10集囊括了:飓风来袭、商场枪战、劫机事件、疫情突发等等内容。主讲人每期开头都会讲一句话:“当灾难降临时,你想成为幸存者,还是统计数据,选择权在你自己。”虽然有很多技术和解法并不适用于国内的环境(比如如何使用枪械对商场劫匪一枪爆头,我:???好的,看过就是学到。),但对于我们扩充知识库也是不错的。

 

---

 

▌女性向视角中的末日图景

 

大致在2013-2015年左右,国内的女性向视角作品中也有不少的末日图景描绘,包括言情小说、耽美小说、部分电影电视剧等。一般在这类作品中的关键词大致如下:丧尸、拾荒者、变异的动植物、晶核、异能、大小各异的人类基地、幸存者之间的冲突,圣母或非圣母的女主开金手指吊打一切或者跟随吊打一切的男主一起吊打一切。除了国内有不少与丧尸谈恋爱的小说,国外甚至还出现了与丧尸谈恋爱的电影,比如《血肉之躯/Warm Bodies》。当然,在这些作品中,丧尸外貌的可怖程度会被极大降低。

 

综合看来,女性向作品中末世题材的塑造在背景设定上与其他作品的主要差别在于这个世界对于主角的严酷程度、和整个世界逻辑细节的雕琢精度。在塑造手法上,末世文也有可能结合其他文的一些写法套路,如:

 

•快穿:主角为了一个更高的使命(也有可能单纯只是想回家),在多个世界间跳跃,这些世界中可能有一个是末世设定;

•系统:主角拥有一个通常来自于更高等级文明、会发放任务的智能AI,这个AI会给主角指路,有时候也会坑害和背叛主角;

•空间:主角拥有一个神秘的随身空间,仅有她可以自由出入。类似佛教的须弥芥子概念,自成一方小世界,里面可以种田、养殖、收集灵泉,或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相当于自带金手指。

 

在普通末世文学的基础上,末世背景下的基建文和种田文也被衍生出来。它们的主题不再是天天打丧尸升级,而是想办法一手一脚地将一个末世中的基地发展壮大。

 

这里举两个女性向作品的例子来说明。都是女性作者撰写、面向女性读者的文章,但侧重点其实相当不同。

 

•《寒武再临》,耽美小说。作品背景参考的起点小说《全球进化》,地球突发二次寒武纪、生命大爆发,食物飞快腐坏,气候变化无常,各种生物疯狂进化。而人类反而因为“寒武意识”(类似前面的盖亚假说中提到的地球意识)的原因进化较少。于是人类开始大量死亡,甚至成为被捕猎的“鲜肉”。与此同时,变异后的人们也开始重新建立势力,提升自己的实力,尝试继续生存下去。这个故事里着墨描写的CP基本都是BL,女性强者少之又少。另外主角团携带了一只巨型布偶猫作为团宠,猫咪即使有二三层楼高,也颇为可爱。

 

[ 黑天视觉出的COS系列中的布偶猫阿布 ]

 

•《末世第十年》,无CP向的言情小说。女主一人在末世养孩子的故事,每天的日常是种田、打猎、采集、手工制作各种工具、去废弃的城市获取物资。孩子是两个有鳞片的小怪物,一个是自己生的(可能是女主突然变异),一个是路上捡的。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向作品中,有一部分末世题材的言情作品会做男多女少的预设,而部分耽美作品会做男性失去生育力的设定。虽然一方面是方便规划玛丽苏/BL恋情剧情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末世残酷性的隐忧。相比起来,各种设定中末世基本对女性都更加不友好,各种各样的生存风险,卫生用品短缺、分娩的危险极大升高,其他更多会发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残酷事情不忍深思。

 

---

 

▌结语

 

目前在部分国内游戏中其实也能看到一些末世的痕迹,《明日方舟》的背景设置在矿石灾难侵袭、天灾遍布的世界;《战双帕弥什》是致命机械病毒「帕弥什/Punish」侵袭整个世界,人类与构造体拼死抵抗这些反噬人类的机械;《明日之后》则是更直白的丧尸危机。但整体而言,国内游戏的末世描绘相对比较委婉,会把末世血腥残酷的一面隐藏得比较深。

 

有意思的一点是,末世作品相对喜欢留白的开放式结局,或者做多结局。《地铁》中每一部都有正反两个不同结局;《尼尔·机械纪元》达到了26个结局之多,其中有各种作死结局;甚至《我是传奇》作为电影,都有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不描述或者留白,也是描述本身。主角开着车奔向另一个人类城镇,途中随时可能被怪物袭击殒命,但至少在这一刻,世界是充满希望的。在末世中,潘多拉的盒子一旦开启就没办法关闭,整个末世一旦尘埃落定,基本上角色在有生之年再也回不去“正常”的世界。留白或者开放式结局是把末世的残酷性收敛的一种有效方式,甚至透着一点悲悯和温柔的味道。

 

我们这一代人曾经在数月时间中集体窥见了末日世界的一鳞半爪。如果说我们身处真实的现实,那么末世世界就是一个梦境,存在于集体想象之中。反之亦然——《地铁》系列中曾经描绘有人身处末世太久,以至于把末世前的世界当作了神话和想象。

 

正如美国某位幕僚所说,人类倾向于在危机时期寻找英雄。那个英雄会带领人类从未知的迷雾中走出去,重回光明的领域。在美国,福奇作为传染病学家也成为了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另有一段俏皮话曾在疫情期间流行。每个游戏迷都认为自己应该是拯救世界的那个孤胆英雄,拿着一把武器就可以闯荡整个废土世界。但其实大多数普通人在如此大面积的灾难来临之际都是渺小的,很有可能就是丧尸尸潮中被主角当作练级经验中的某一个。人类作为个体大多数时候是脆弱的,但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这个英雄可能不会有炫酷的装备、华丽的技能、升级的光效,他可以是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在我们这条时间线中,人类依靠自己的力量将恶魔打退了回去。

 

愿人类永远只需要在虚拟世界中体验末世。

阅读与本文标签相同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