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关于赛博朋克的简易历史

发表于2018-02-23
评论0 3.9k浏览
赛博朋克的热潮从未褪去,随着《攻壳机动队》真人版正式加入2017年上映档期,这个话题更加活跃了起来,我们也有必要梳理一下赛博朋克的发展历程。在这个逐渐下沉的世界里,也许它从来就没有离开过。
无聊的现代科技世界需要更多会做梦的人。

北京城的大裤衩看上去就挺赛博朋克的

许多人对赛博朋克的印象只是一些支离破碎的元素:潮湿的都市里闪烁着霓虹灯光,头戴护目镜的网络黑客郁郁独行,寻思着今晚在哪儿能 “喝一杯” —— 许多作品里的确是这么描述的,只是这些元素逐渐演变成了标签和套路,似乎主角穿个长款皮衣,头顶再来几架无人机就已经很 “赛朋” 了,但其实真的不是这么简单。

赛博朋克最早是80年代中期在科幻小说界兴起的一次文学运动,后来逐渐发展为一场声势浩大的亚文化,甚至成为了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比如,我们现在完全可以说:“那个人穿的裤子特别赛博朋克!” 总的来说,“高科技,低生活” 这句话可以很好地诠释其思想,虽然科技发达,但是人们的压抑和迷茫还是一如既往,高楼里的财阀和大企业才是城市真正的主人,而普通人只能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继续低着。

起源:文学上的一次反叛

如果要追溯赛博朋克的起点,那还得说回传统科幻的黄金时代,那个时代属于阿西莫夫和克拉克,太空实验室银光闪闪,大家都穿着对角拉链的衣服。但如果我们的未来真的是这样的,是不是有点太沉闷太干净了?在80年代,登月计划业已实现,网络空间就成为了下一个神秘领域,最初的那批赛博朋克作家下定了决心:这次必须玩儿个大的。

由 Bruce Sterling 编纂的 Zine 《廉价真相》(Cheap Truth)是赛博朋克作家们最初的阵地,这是一本地下出版物,比起官方印刷,他们更乐意大家自己影印后互相传阅。这本 Zine 的立场很明确:传统科幻已死,科幻小说界现在是我们的了。

Bruce Sterling 在SXSW 2015 拍摄者 / Ron Herrman

在赛博朋克运动正式定名之前,它被人称作 “镜影组织”(the mirrorshades group)。这是因为赛博朋克作家们曾经将自己的短篇编纂成了一本叫做 Mirrorshades 的册子。除此之外,他们平时都喜欢戴着一副反光墨镜示人——毕竟,在这场赛博朋克运动中,他们自己就是一群朋克青年。

提到赛博朋克的前身,就不得不提到科幻小说作家 Philip K. Dick。虽然赛博朋克运动是在他去世以后才兴起的,但是他的许多作品都在后来被追认到其范畴里。《银翼杀手》就是根据他的小说《机器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改编而来的,而其它作品诸如《全面回忆》和《少数派报告》也都被搬上了荧屏。PKD 就如同一个预言家,他好像提前就知道人类以后会多么沉迷于互联网,而我们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笔下那些离奇的故事一个个都成了真。

如果机器人真的会梦见电子羊,是不是说明他们也是有感情的呢?

在《少数派报告》中,有三名先知可以侦察出人的犯罪意图,从而帮助警方减少犯罪。日本的赛博朋克动漫 Psycho-Pass 也曾运用过这一题材

1983年,科幻小说作家 Bruce Bethke 正式创造了 Cyberpunk 这个词,并用在了自己的小说标题上。此举绝对不是出于什么伟光正的目的,他只是需要一个看上去比较俏皮的名字来吸引读者。但是,真正确定赛博朋克基调的作品应该是 William Gibson 在1984年出版的《神经漫游者》,称之为赛博朋克的圣经也毫不为过。在这部作品中,开始有了 “网络空间” 的概念,这也是大部分故事发生的舞台。

在那个年代,Gibson 甚至还不会用电脑,所有的文字都是他在一台打字机上匆匆写就的,正因为此,所有的想象才显得巨牛逼,只是书中的细节读起来也特别抽象。但是如果要体验味儿最正的赛博朋克,这本书肯定不能错过,太多赛博朋克的作品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精神母体,也有太多的作品向此书表示致敬。

书中的女主角名叫 Molly,她的嵌入式目镜以及从指甲里伸出的刀锋让人记忆深刻,这一人物也成为了许多赛朋女主角的范本,无论是《捍卫机密》里的 Jane 还是《黑客帝国》里的 Trinity,看上去都特别像 Molly 的形象再造。

根据小说中的描述得来的 Molly 形象

一般认为,科幻小说在1988年进入了后赛博朋克时代,在那一年 Bruce Sterling 出版了《网络中的岛屿》(Island in The Net)。后赛朋作品描述的不再是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局外人和没有父母的野孩子,而是受着科技冲击的普通人和他们各自的无奈。Neal Stephenson 的小说《雪崩》就是典型,主角阿弘是一名披萨送餐员,同时也是一名极具天赋的电脑黑客,但是他已经不再想着革命起义了 ——“世界上充满了动力和能量,只需从中略微揩点油,一个人就能走的很远。” 这句书中的台词恰好说明,科技已经是生活中的空气和水,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继续活着。这样的作品或许能给我们更多共鸣,毕竟 “个体的孤独” 这件事儿人人都有体会。 

《雪崩》读起来比《神经漫游者》要爽得多,这要归功于书中大量的有趣细节,还有作者辛辣的幽默感

如果仅仅把赛博朋克定义为那次文学运动,那么它存在的时间其实很短,连 Bruce Sterling 自己都说,赛博朋克在1985年就已经死了,因为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当电脑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继续以预言的姿态写 old school 风格的赛博朋克就不太可能了,但那帮老家伙们还是一直在写着,只不过那已经是站在全新立场上构思出来的故事了。

电影上的延伸

1982年上映的电影《银翼杀手》第一次在视觉上成功诠释了赛博朋克:冷峻的都市似乎从来都没有白天,硕大的建筑物就像老大哥一样看着你,只有霓虹光柱和连绵的雨才是永恒的,特别暗黑,也足够迷人。 

这个镜头可以说是很经典了

在 PKD 的原著小说中,其实并没有出现过 Blade Runner 这个词。这一电影名是导演 Ridley Scott 从另一本同名的赛博朋克小说嫁接过来的。在那本小说里,Blade Runner 指的并不是赏金猎人,而是一群非法经营的地下医生

其实,单就故事内核来讲,这部电影更像是侦探题材的,它讲述了一名赏金猎人 Rick 追杀四名人造人的故事。值得玩味的是,影片似乎隐晦地指出,Rick 自己也是一名人造人。那么人类与机器人的边界在哪里呢?要知道,赛博朋克世界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是 “赛博格”(cyborg),或曰 “人类义体化”,有很多方式可以达到义体化,比如电影里经常见到的脑后插管。高度义体化的人类还能算是人类吗?这个注定无解的困惑,也是很多作品喜欢探讨的。

同样的问题,押井守导演的《攻壳机动队》剧场版也讨论过。除了自己的脑髓,草薙素子将全身都义体化了

像《银翼杀手》一样,许多赛博朋克电影都是改编自著名小说,因为脱胎于 “硬核赛博朋克”,这样的电影得到的评价往往也不会差。但是去维基百科上转一圈就会发现,它对赛博朋克电影的定义一松再松,只要气质上足够符合,就能打上赛朋的 tag,所以很多看起来不是那么典型的电影也被划分了进来,比如《红辣椒》和《千钧一发》。不过,先别管那么多,我们自己看着爽就好了。

1995年的电影《捍卫机密》改编自 William Gibson 同名小说,虽然制作特别粗糙,但太精致了就没有赛朋的 cult 感了吧

1999年《黑客帝国》在中国上映后,极大地带动了黑色墨镜的销量。看完电影最让人费解的是,Keanu Reeves 怎么老演赛博朋克主题的电影啊

那么 Her 究竟算不算是后赛博朋克作品呢?

游戏中的借鉴

赛博朋克似乎天生就和游戏脱不开干系。赛朋小说中都是些 “现实感出问题的人”,而游戏更加混淆了现实和虚幻的边界,所以当赛博朋克开始向亚文化发展时,游戏就成为了最好的载体。

关于赛博朋克的经典游戏有很多,比如《杀出重围》或者 Neon Chrome 。但是几乎从来不玩儿游戏的我却对一个名叫 VA- 11 Hall-A 的模拟酒保游戏特别感兴趣,作为一名酒吧酒保,除了给各色人等调制出他们想要的饮品,你还得陪他们聊天,通过他们的倾诉就可以得知在这座城市里每天都在发生些什么,这才是最有趣的部分。在这儿,不存在激烈的战斗,你当然也不是救世主,只是一个生活中的过路人罢了。

你还可以选择营业时播放的 BGM ,都是些充满 city-pop 感的歌曲。

将于2017年发行的游戏 Tokyo 42 的美学风格也很吸引人。你需要以一个刺客的身份穿梭于东京市,目的是揭露一个阴谋。它没有我们熟悉的义体人和恶劣天气,而是充满着现代感,或许,新纪元的赛博朋克就应该是这样,不是什么极端的敌托邦,但它的内里仍然是一个暗黑的故事。

音乐潮流和复古主义

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对于赛博朋克的怀旧情绪还催生出了不同的音乐风格,比如 sythnwave,retrowave 和 vaprowave(也就是现在大行其道的蒸汽波),它们当然并不是完全脱胎于赛博朋克,但是也受到了80年代赛朋电影的极大影响。

电子音乐人 Neon Shudder 的专辑,典型的赛朋元素在这张专辑封面上基本都有:戴着目镜的皮衣糙汉,叛逆的摩登女孩儿,甚至还有《神经漫游者》中出现过的 Loser Bar

乐队 Perturbator 的音乐风格深受动画电影《阿基拉》和 William Gibson 的影响,同时具有 Sythnwave 和 Black Metal 的气质。Black Metal 和赛博朋克有着与生俱来的联系,都对未来感到无望,却又想在污秽中找到一点美丽的东西。

专辑封面看上去特别像日本情色大师空山基笔下的魅惑女郎

这是一本叫做 Order of The Shadow Wolf 的 E-Zine,风格完全模仿了80年代的网络界面,也算是对“黑客的浪漫”的一种回归。在那个年代,你妈和你那个智障的8岁大侄子都还不会上网呢,而你可能是整条街上唯一接触过网络的人,是不是听上去特别酷?

这本 Zine 之前的版本只有绿色字体,但现在出现彩色版啦 图片来源

注册机音乐同样也是黑客的浪漫。破解软件的程序猿通常都会在软件里加入一段 8bit 风格的音乐,为了不给下载软件增加任何负担,音频大小必须控制在几十 KB 甚至几 KB 以内。这么做不仅是为了炫技,还能给下载软件的人解解闷儿。

8bit 音乐真的很好听!比如这支名叫 YMCK 的乐队的歌


我特别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人对80年代的一切都满怀着眷恋,虽然年代的久远必然会使许多东西变得既模糊又美好,但赛博朋克的美是毋庸置疑的,因为它敢于畅想未来,而现代科技社会却一次次地让人失望(比如,真的会有人喜欢苹果的那个新耳机吗?) 一个朋友曾经对我说,如果脑后插管技术被研发出来了,或者 VR 发展到一定程度,他真的愿意一试,然后就再也不想醒来了 —— 其实,我和他的想法一样,继续做梦吧,不要醒来,也千万别再做一个乏味的人类。

如社区发表内容存在侵权行为,您可以点击这里查看侵权投诉指引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