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专访|也许未来的设计团队都会像是腾讯TGIdeas!

发表于2016-12-23
评论0 3.5k浏览

H5专访 | 也许未来的设计团队都会像是腾讯TGIdeas!

 In 产业相关 on 2016-07-22 16:48:33 by ideas

作者:小呆 

从腾讯UP2015发布会邀请函,到曾一度轰动H5行业的吴亦凡入伍新闻,再到最近大火的 穿越故宫来见你就在这些成功作品背后,我们总是能看到TGides的身影。近日H5广告资讯站专访了腾讯游戏官方设计团队TGideas设计总监LAVA(李若凡),下面就开始咱们这次的专访内容吧~

 

TGideas的作品大家都特别熟悉了,但很多人还是不了解这支团队,这支团队何时创立的?

LAVA :  起初团队是为游戏产品搭建网站起家的,随着游戏产业逐渐成熟,公司开始在品牌建设和营销创新方面有了更多新的要求。

而因为游戏行业的垂直特征,我们发现,即便是国际知名的广告公司,也没有办法对细致的游戏品类和玩法做出有效的广告创意。所以,提升自己团队在这方面的能力也是顺势而为了。也恰好设计和创意是相通的大门类,于是我们也就自然而然的开始拓展到更广泛的设计领域。

TGideas的品牌正式对外是在2008,我们带着对行业的憧憬和责任,奔着做更好创新体验的目标就这么开始了。

小呆:那么TGideas这支团队名称有什么含义么?

LAVA :  TG是Tencent Games(腾讯游戏)的缩写,而ideas代表创意和想法,当时的想法比较简单,我们希望成为 腾讯游戏的点子团队,在产品包装、运营支撑、广告创意、和社区建设等方面提供好的体验设计服务。不过随着腾讯游戏升级为腾讯互动娱乐,我们的服务领域也慢慢开始不局限于游戏层面了。

 

 

从作品看,你们和UED团队、广告公司都不是一个路子的,那么TGideas的人员构成是不是也不一样呐?

LAVA :  简单说吧,团队人员主要由以下领域构成:视觉、多媒体、技术还有创意。我们喜欢把自己比喻成刀匠,打造的产品能即上战场,又能下厨房,团队每天会接到来自营销的、运营的、研发的各种需求,而TGideas就用“设计”这把刀去解决不同的问题。

小呆:这个比喻好有趣,还真不是一般的刀匠!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整个公司体量会很大?

LAVA :  现在TGideas有150人,应该算是比较大的体量了,主要还是因为我们要为游戏产品的日常运营提供深度的设计服务。

2015年TGIDEAS团队大合影

整个团队设计与技术占比最大,也会针对游戏的品类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工,比如说我们有专门负责FPS品类(射击游戏)的团队、有专门负责ACG品类(休闲游戏)的团队、也有专门负责RPG品类(角色扮演类游戏)的团队。我们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投入在了产品的日常服务方面,会针对对应的品类去研究用户习惯,研究设计方法。而被大众熟知的H5营销作品不过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但是更多人确实是通过这些H5作品才关注到我们团队的。

 

TGideas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做H5的?

LAVA :  我记得11年就有过H5形态的移动页面探索了,相对正式的输出是在14年。

腾讯UP2014发布会邀请函

今天来看,当时做的页面真是简单,现在很多H5制作平台用模板直接就能生成。那会手游行业甚至都还没有正式发力,我们做H5也是想尝试为PC端的游戏做些内容,顺便积累经验。

小呆:怎么会涉足这么早,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LAVA : 我们毕竟是做网站起家的,而且有业内一流的技术团队,当时技术模块的开发哥们一直在关注web端的发展动向。自从 iPhone 4 问世后,从它的火爆程度你就能判断出,苹果接下来肯定会有一个很大的市场占有率。既然 iPhone 不支持flash ,那么你又想在移动互联网掌握先机,势必要攻克H5这道技术难关。

所以他们很早就开始做这方面的研究了,而在移动互联网大热潮真正来临之前,我们就已经做了很多H5技术方面的尝试和积累了,包括刚才提到的早期作品。不过当时很多人都觉得H5会先在游戏领域爆发,但没料到,H5居然先在营销领域炸了锅!这也跟微信朋友圈形态的出现有比较大的关联。

 

 

TGideasUP大会H5设计,期初非常简单,但到了15年就变的与众不同了,这是不是团队对H5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LAVA :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快的惊人,一年的时间里你会遭遇各种颠覆式的变化。到了14年底,市面上一些H5页面在创意,技术,表现力等方面已经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很多优秀作品刷新了整个行业对H5的认知,随着硬件的升级,更丰富的表现力成为了可能。TGideas的小伙伴看到这些生动的作品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并开始了更多的学习和分析。

腾讯UP2015发布会邀请函

在15年UP大会的项目设计上,我们做了新尝试,并出了2支与以往风格截然不同的H5,一支注重表现力,一支注重洞察和情感表达,最终这2支作品获得了来自用户、媒体和行业的多方认可。还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就是,在互联网行业不管你的团队曾经多么威武,如果不紧跟行业脚步,在思维和执行层面,必然会掉队的。

 

《吴亦凡征兵新闻》这支H5已经成了行业标杆,但当时是否料到,大家会这么喜欢这支作品?

LAVA : 我觉得应该不是喜欢吧,倒像是一种猎奇的心态。(哎呦!我被这个H5吓到了,不行!我也要吓一吓别人去 ~它因为制造了一个体验惊喜,所以人们会觉得“特别神奇”而转发,从而造成了病毒式扩散,在上线当天就刷出了650W的PV!这也确实是始料未及的。

小呆:这么大流量,当初就没找KOL么?

LAVA : 起初计划的KOL就一个人,就是吴亦凡。在这里面还有个小插曲:我们原本计划作品8月29日上线,但是作品在8月28日的晚上就意外流出了,从当晚12点到1点,流量就已经开始井喷了!等第2天早上我们打开手机,发现朋友圈就已经全是吴亦凡了,而上午还没过,各种来头的媒体就找到我们要开始采访了。

我们当时发现,很多 大V 和 KOL 主动在转发这个作品,他们是觉得题材有趣,但并不是我们事先找过的。

小呆:确实如此,只有好内容才会带来跟随效应呀!

LAVA : 所以说,这支作品的火爆能非常好的体现创意价值,它的新闻页伪装让人觉得新鲜,吴亦凡因为有韩国的生活经历又剃了光头,自己入伍的消息又非常有可信度,并且游戏产品也确实和军队有关。

吴亦凡入伍新闻pc端网页截图

我们就在这些小的洞察点上玩了偷换概念的游戏,而支持它成型的设计与技术也并不高深,但彼此之间的配合却是非常默契的。好的H5作品也许就是这样的,即使是一个小聪明,但是当合适的表现形式搭配合适的技术与合适的设计一同发力时,它的爆发力就会很强。

小呆:那么这支作品这么火,在成功背后你们会有担忧么?

LAVA : 当然会,一个是:大家会想,你们TGideas既然能做这么火的H5,那么下一个吴亦凡在哪里?外界对我们的期望值会很高,这对团队之后的创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而第二个是,经历过这个项目的人都会有很深的体会,这个项目时间很少、艺人的档期很紧、各种阻碍和困难又很多,多数决定都是在强压状态下想出来的“妥协方案”,它并不是一个能够让你从容思考和规划的项目。也意味着你解决了这个课题,但同样的方法并不适合沿用到其它课题。不确定性仍然很大,也许这也是创意工作刺激的地方吧。

小呆:那么最近 穿越故宫看你 这支H5的火爆是不是也有很大的偶然性在里面呐?

穿越故宫来看你H5截图

LAVA : 这支作品也达到了现象级的传播效果,当然它也是幸运的,同样有着偶然性在里面。但我想说的是,能够想到还要能够做到,好创意搭配好执行才可以让暴击率大幅提升!

《移动页面用户行为报告》这套作品一出现就刷了屏,真的特别实用!当时怎么就能想到做这个点呐?

LAVA : 这是一个技术为导向的系列,你会发现大家都在做H5,做了好多好多个,概念又被行业炒的很热,但是并没有人去整理一份H5的相关数据出来。

移动页面用户行为报告H5截图

我们团队在PC时代就已经开始做相应研究了,在接触移动互联网后也发现了很多类似的共性,所以就顺着思路做出了这个系列的作品。但没想到它也变成了刷屏级的H5,而且成了很多开发者的参考案例。

小呆:是的,很多同行都会看,那这套H5分析的数据是从那边得到的?

LAVA : 数据都是来自腾讯的数据。不过,这套H5虽然好用,但是它只能提供一个基础的参考,当你的作品创意足够好,表现力足够强时,这些参考都会全部失效。

 

H514年初露锋芒,到15年火爆,再到最近的降温,您是怎么看待这个现状的?

LAVA :  如果说H5真降温了,那肯定是用户对它的熟悉度进入成熟期了。

小呆:成熟期指的是?

LAVA :  H5刚出现时给人带来了强烈的新鲜感,它比图文生动,并且有不同的交互体验,开发者只要做些形式感还不错的作品,就很容易获得用户的关注。但经历了2年的洗礼后,我们发现能玩的形式已经见的差不多了,用户的期待值也变的越来越高,这在无形中增加了设计与创意的门槛,因为用户变得挑剔了,创新难度变相增加,自然现象级作品出现频次就少了,所以会给你降温的感觉。

TGIDEAS其它优秀H5作品截图

小呆:那是不是营销类的H5在未来将会走下坡路?

LAVA :  这也不见得,微信应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是主流的平台,H5在移动互联网营销领域肯定还是主要形式,随着硬件、网络的升级以及微信更多接口的开放,相信会有更多新的H5玩法出现。但是,就营销类H5本身而言,它会更需要好的洞察、创意和沟通技巧,对形式的追逐也只会是一个时期的特征罢了。

 

 

那么TGideas对想加入团队的新人又会有怎样的要求呐?

LAVA :  我们喜欢复合型人才~ 除本职工作,最好能让我们看到其它领域的技能。比如说,我们的设计师有些自己就会写代码、有些特别懂街舞、也有些摄影玩的特别好,这些特长虽然和业务看似无直接关联,但是会为工作带来不一样的思考方式。

而由于行业特性所致,我们更多想关注的点是:你是否熟悉游戏这个行业,是不是爱玩游戏,对各类玩法有没有深刻的理解,是不是能够把握好游戏的调性和感觉?其次才看专业技能。所以需要找到更多爱玩,会玩的人加入。我们有个信条挺有行业特征的,叫做:努力工作,拼命玩~

TGIDEAS 2015 年作品回顾视频

实际小站能为TGideas做专访是非常荣幸的,最后一个问题是:资讯站做了1年多了,希望LAVA能给小站一些指导和忠告!

LAVA : 我觉得你利用移动互联网热潮,借助H5这个点来切入是非常准确的,在这个很新的领域,去分析它的技术、形式、以及作品背后的创意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我确实也没见到其它媒体在专门做这件事情,你来做这个事情,真挺好的。但长远来看,可以更多的去关注形式背后的东西,所有营销事件或者说广告的背后永远最重要的是 “洞察”,形式是可以千变万化的,不管是H5、VR、AR还是什么更厉害的技术,但是往往最打动人的还是内容对人性的洞察。H5最终肯定会被代替,但“洞察”的能力永远不会。

TGIDEAS团队创意图稿

小呆:恩,更多的透过形式背后去了解它的出发点,去了解它的“洞察”点么?

LAVA :  恩,H5肯定不会很快过时,但接下来还能打动用户的,肯定不会是那些耍花招的、视觉上做了奇观的素材了,而是一些能感动你的东西,一些真正建立在深刻洞察之上的内容。

小呆:谢谢LAVA的指导,我们小站也会继续努力做更多好内容的,咱们这次的专访也差不多了~

 

笔者观点:第一次来腾讯做内容多少还是会有些紧张,不过好在交流过程非常的顺利,也让小呆对腾讯TGideas有了更完善的认识。我觉得在未来,因为领域的不断细分,产品与营销的界限将会日渐模糊,也应该会出现更多像是TGideas这样的混合团队。而H5作为第一种在移动端大范围传播的混合媒介,已经在方式上改变了太多人对于固有设计的认知,改变了太多人对于移动端网站的理解了,这个时代确实太快了!

如社区发表内容存在侵权行为,您可以点击这里查看侵权投诉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