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爆发背后 如何面对不赚钱和巨头竞争?

发表于2016-03-29
评论0 871浏览


  本文由VR进化论(微信公号:VR-JHL)整理并拥有独家版权,转载需在文首注明出处,违者必究。来源:网易科技

  3月29日消息,25日下午,有网易科技主办的第三季开物沙龙VR专场在深圳举行。沙龙期间,八位行业嘉宾就VR领域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进行了一些讨论。
  众所周知,VR行业今年异常火热,但是仍处于烧钱阶段。那么如何今年厂商们把VR内容和应用做起来,可能依然没有收入。面对这一问题,Leap Motion中国区总经理陈佳敬强调了技术的重要性,他表示,我觉得团队是有技术的,没钱没有关系,中国有很多投资机构,出去融资就可以了。
  奥飞娱乐首席战略官李斌进一步提到商业化的问题。李斌称,所有的东西都会以一个某种产品的方式出现在市场上,都要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时间和环节中怎么样这个事。一般来说,90%的团队在其中的某一个未知,会告诉你我这个产品会适合什么样的人,会告诉你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使用,告诉你用户在用我们的产品当中体验什么样的。其中有50%的人会上升一步,会告诉你他考虑当中的两个环节,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用,只有10%的人会三个条件都想到。但是只有当你三个条件都想到的情况下,你的产品才是真正意义上能够实现可商业化的条件。
  面对巨头的布局和竞争,3Glasses副总裁简俊驰,无论是大方面也好,还是任何的平台也好,对于VR来说要尽可能要去尝试各种可能性,并不是意味的今天就能成功,到底怎么样的状态都是否今天有机会去评价的,3年以后再去看的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于VR和AR的未来,uSens首席运营官及联合创始人时驰博士称,人类的未来应该是我们现实和虚拟是可以自由切换的,我们认为说未来人的交互一定是非常间接的,不会戴很大的头盔,不会说只是这样一个顶点,而是你在室内在室外都可以戴着东西可以走,真的想要静下来的时候随时可以变成一个东西。VR设备的终结者就是更强大的,能够在AR和VR之间自由切换的,这个概念是超前的,这样一个设备会是未来的一个形态。


以下为沙龙“头脑风暴”环节圆桌讨论实录(由VR进化论整理):
姚海波:把VR内容和应用做起来还没有收入怎么办?
林顺(Cocos引擎联合创始人):这个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问题,我们站在工具开发的角度来看,做任何的平台开发,或者是内容的开发,尽量让自己有更大的生存机会,比如说我是内容开发者,我要让我们的内容尽量到达这种设备,在行业里面的交互的技术。你生存概率的问题,不能解决我已经没钱的问题,我们解决是从过程到生存期间,我到了那个点怎么办,这是我给的建议。
陈佳敬(Leap Motion中国区总经理):我觉得团队是有技术的,没钱没有关系,中国有很多投资机构,出去融资就找了。
曹峻玮(Nibiru CTO):现在没有钱了可以找姚总谈谈,从一开始的角度来看,还是专注于你自己专注的阶段,我们自己投的钱我们也珍惜VC给我们的钱,不属于我的东西会跟合作伙伴去共享,我只专注于我的领域,这样用钱的点数好少,不太会浪费,我建议是提前6个月要融资。
时驰(uSens 首席运营官及联合创始人):注重打造核心价值。核心价值从哪里来?第一是你的方向,第二个你的人才团队,根据你自己的机遇可以寻找不同的战略,和资源是一块的东西,同时你的技术继续发展的资源。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站到一个优势的点,只要这个点你能够把握住的话,使用在正确的位置。
彭凡(七鑫易维联合创始人):(七鑫易维)从成立到现在,2014年拿到高通的投资,每年都有拿投资,我也面临一个问题。未来12月18个月钱没有了怎么办,实际上我们觉得是说看VR这个市场,我们从来不认为今年乃至明年我们做VR的眼球追踪的提供商,我们从这个行业赚多少钱。我觉得整个的收入规模和利润规模几乎不做考虑,融前的成本代价是非常高的,但另一方面我们会考虑说我们的技术垂直除了在VR里面变现,可以从其他领域去变现,在我力所能及以及我的业务覆盖很好的情况下,更多的去做这个战略。对我来说不太好的是,一方面有其他领域的收入,那么如何想办法在VR里面建立标准。
李斌(奥飞娱乐首席战略官):这个问题可能我们解决的方案相对来说比较多一点,举一些实际性的案例来讲的话,我们(奥飞娱乐)还有一个子公司,是专门用来做影视方面合作的。大家可能没有注意,我们在做江南的公司的发布会的时候,给我们做了VR的展示,现在已经又有一些其他的大客户找过来,在下半年会有一些单子。我们的VR合作伙伴创造出来更多的商业模式和价值。比如说线下店的模式,大家都觉得VR的线下模式是不错的体验方式,大家不敢去讨论的一个问题。如果说大家去VR体验的话,有人做清饮食的,至少得有人替你运用这种股份。还有其他的轻娱乐可收费的部分,这个东西都能匹配的情况下,VR的部分就可以收到一定的钱,来保持整个项目运营下去。赚钱这件事情对我们来讲还是可以看得到的。
简俊驰(3Glasses副总裁):从两个层面来看,刚才介绍过的,这种状况我还没有加入之前一直面临这种状态,怎么活下来也是很现实的情况。王总(3Glasses CEO 王洁)起家的时候,大家一起凑5万块钱做的,10年的时间来看的话,我觉得没钱的状况能活到今天是有独到的地方。我在外企做了很长时间,在外企做产品、做服务、做品牌,面临抢滩的一点,所有的后勤都在后方,我们必须得抢下来。真正在中国的企业,真正去做的话,机会并不是抢滩的,按照我们说人民站在汪洋大海中这个市场的机会,需求是很丰富多彩的,复杂度远远的没法办法比。我们与渠道建设欧洲市场,或者是连锁市场的美洲市场完全不一样。在这样的体系之外,只要回答好了一个特定用户,拿你的东西干嘛的时候,而且你是在行业内,在它的需求里面,你是确保你做的好一点点的时候,这个市场是足够养活一家公司的。也就意味着我们只要真正的研究好我们的客户需求的,在中国我不认为有所谓的大生意,还是小生意,在中国只有挣钱和亏钱的生意,很有可能我们市场的预期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快。
如果说是因为自己决策或者说我们在技术方面的一些投入,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上导致我们的技术瞬间被淘汰,或者说账上没有钱。从我们角度来讲,我是负责整个中国区的销售的,为公司账上没有钱的话,我了解要么我没有搞清楚客户要什么,还有一种从公司的角度来讲,从技术的角度来讲,帐上没有钱,我们的竞争和关系导致很大的关系和压力,我们的技术被淘汰掉。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我们公司还有一个优势,就是虽然技术可以被淘汰,但是在这个行业里面扎根了十几年的人会觉得有机会看下一个需求点在哪,我觉得这是我们有信息的地方,也是很多朋友讲的,VR对于我们来讲,我要干到退休。
姚海波:接下来第二个是比较实用的问题。我们互相给一些创意和建议,包括大的资源方合作。
陈佳敬:我们(Leap Motion)现在在搞的模式上,我们都是一批老外,还不习惯(中国市场),都在努力尝试怎么打通这个市场。要看好自己的商业模式,我们的商业模式是非常高效率的,现在VR开始搞品牌出来了。
姚海波:一帮老外跟中国资源方谈,为什么他愿意跟你谈,因为你是老外吗?
陈佳敬:我觉得你是哪一国人,是不重要的。
李斌:从我的角度来讲,我希望一个就团队非常清楚它能做到的是什么,尤其是不能做到什么。太多的团队告诉我,什么都能做到,基本上没有什么区别。从逻辑上来讲,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能做到的东西跟背景是有一个逻辑线的,意味着在某一点是特别强的,在某一点上还是比较弱的。它的弱的一点很重要的,我就要看能不能去补弱的,发挥它强的一点,我会去考虑我现有的资源去补弱的地方,还是说去做别的投资去补弱的东西。这里面有一个权衡,为那一点不强的地方,所花的资源合不合算的问题。
第二个来讲就是原则上所有的东西都会以一个某种产品的方式出现在市场上,无论是一个虚的产品,或者是一个比较抽象的产品,都要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时间和环节中怎么样这个事。一般来说,90%的团队在其中的某一个未知,会告诉你我这个产品会适合什么样的人,会告诉你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使用,告诉你用户在用我们的产品当中体验什么样的。其中有50%的人会上升一步,会告诉你他考虑当中的两个环节,什么样的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用,只有10%的人会三个条件都想到。但是只有当你三个条件都想到的情况下,你的产品才是真正意义上能够实现可商业化的条件。其实大多数人都不会想这个问题,大多数条件下,都会有三个条件中的一两个。我还是很希望能够有一个团队能告诉我三样东西都想清楚。想一想我最强的在哪,最弱的在哪?我要补这些东西,我补完了之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怎么用,商业的架构,商业模式都差不多了。钱是创业当中最简单的一件事情。
姚海波:第三个问题,你们想对其他一位提的一个问题。
时驰:现在中国的创业公司,特别是做头显的公司,怎么样面对国际上的这些巨头?中国的大型企业,像有生态优势,有用户优势的,有工业优势的,这些人的转身,只是没有站出来,怎么样面对这样的一个挑战?现在我们大家全做的这个事情,在瞬间优势会全部没有了,你的用户会不会从你的平台流到其他的平台里面去?
简俊驰:这个问题超越了权限了(笑),从我个人自己的感受上来讲,我是强调可能性的人,当然你可以说这是在推卸。我个人的感受来讲,我们这一人在一起,概念里面对我们的印象,很简单的一个问题,有没有一件事情是可以做起来的?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精力、时间、不计成本的,有的时候可能各种事情不会到大家所担任的状态。如果真的能够让我感觉到我们相互之间是并肩而行的状态,你在前我在后的感觉,没有这种错落的,这种状态在并肩而行的时候那种感受可能是有机会能够让对方去感受到的,叫彼此心中有鲜花盛开的声音。也是希望从所谓的处境绝望的状态来讲,我们自己的直觉判断有时候是占第一位的,我们惟一一个由内而外的机会,每一次看到用户体验的时候,用户的笑脸是可贵的。
简俊驰: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说是最早的,我的印象是红白机,那个我非常喜欢,我接触到的第一款。真正让我玩起来很快乐的设备从VR的角度来讲,VR的硬件、应用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也一直都是觉得我们搞VR有这样的准备,如果未来真的哪一天是逼到我们连钱都赚不到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情况,谁会是VR的终结者?
时驰:其实我本来也是做金融的,我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在很多年前,我们uSens只能在PC上面做这样的交互。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实际上在10年之前,是在不同的形态上做很多尝试,从产品到它的一系列都有很多的研究。人类的未来应该是我们现实和虚拟是可以自由切换的,我们认为说未来人的交互一定是非常间接的,不会戴很大的头盔,不会说只是这样一个顶点,而是你在室内在室外都可以戴着东西可以走,真的想要静下来的时候随时可以变成一个东西。当时我们的从一开始就是在移动端,我们认为这个社会的前景一定是往移动端走的。PC端应该有变现的空间,特别是内容上,但是这个一定是一个入口,我们比较看好的是VR和AR的设备。VR设备的终结者就是更强大的,能够在AR和VR之间自由切换的,这个概念是超前的,这样一个设备会是未来的一个形态。
现场提问一:(3月24日)大朋的发布了一个移动一体机,有一个观点是说大朋发布的一体机还不如其他的,今天的创业团队说一体机是不是时机?这个时间是不是对的,对于小团队来说,这个时机对不对?今天VR团队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什么事情?
时驰:我们(uSens)没有正式的公布,我们会有支持一体机形态的交互方式出来。但是这个东西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没有能说出来,我们现在的团队加起来还不到40个人,可以想象说,我们会专注于我们最擅长的东西,把我们不擅长的东西增强。在这个特定的市场,在这个实验点,在中国的VR的这一块的话,会倍感压力。中国的这些头显和我们的交互方案的同行们他们会面临什么样的竞争?这对凌感来讲是非常清晰的战略。我们还没有发布,我们实际上也有强大的合作伙伴,在一些特定的游戏上面,我们的开发者会拥有一般的头显也好,甚至是主流头显更好的回报,这是基于的我们产品的特定,我们不会复制别东西,我们觉得这样的方式是最低效率的。一个有持续性能够产生营收,能够有黏性对其他的东西比较高的人群,这个人群在市场上是存在的,我比较赞同某位的分享,现在在整个市场上是有变现窗口的,我们都要去大的事情,要做平台的事情,有时候资源并不够。
简俊驰:我只能把我个人的观点说一下,华为也说过我们永远不做终端设备,华为现在不是做手机了吗,当年说的话是在撒谎吗?如果说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认为人家大公司比我们生意更强的,他们做的东西我们不能碰,这是我们的态度,但是10年以后这句话还能信吗?VR在我们的感受里面,不是强调有多大可行性,我们如果从客户的消费反映看,他们有很大的可能性存在。无论是大方面也好,还是任何的平台也好,这个时候尽可能要去尝试各种可能性,并不是意味的今天就能成功,到底怎么样的状态都是否今天有机会去评价的,3年以后再去看的。今天真正需要的是不是大朋那样的一体机?我们要做各种可能性的尝试,我们要知道真正的应用型的思维。
姚海波:我个人的观点,不代表大多数,还是我们的老话的定位,干了一件别人不能干的事,定位是一些本身没有特别好的运用天赋的。没有独立的一些,就是我和你坐在电脑前,它希望把它的这个东西应用到这里面,我觉得去找到你的不同,你存在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刚才讲的特别好,说有钱才能活下去,但是可以尝试不同的东西。这一切东西大家深入的思维比你做在家里看一些报道,或者是听别人在干什么说的实在一些。
现场提问二:VR和AR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冲突的,有什么好的解决的方案吗?
时驰:刚才讲的,人在行走的过程当中,会让你的感觉严重降低,这个一般有比较多的方式,或者用激光的方式。这个东西在小场景上可以局部的实现,不是大场景的反映,在一个合理的空间里面,我们可以做到这些产品,我们马上涉及出来的新的产品里面,会带有双手26个自由度的这样一个手势识别,更进一步的VR和AR的对于移动端的计算要求更高,我们可能在未来的版本里面会把这个空间也加进去,这三个空能在我们的PC端早已经实现了。
问:比如说VR还是仪式上的沉浸?通过意念来控制你的行走,或者是交互?
时驰:我们仅仅停留在视觉。
现场提问三:我们现在做了一款PC级一体式的VR,我们在应用上也做了一年多,我们现在钱已经投进去了,请问各位我们的机会在哪里?我们已经投了一千多万,但是产品还没有出来。
简俊驰:今天的配套是不是完全成熟,很多领域上配套领域上是不是VR的标准出来?在我们的了解和感受上,转换成我们做头盔的角度上,有头盔是一件好事,有一个更核心的问题没有解答,我拿这个头盔来干什么,这个问题实际上并不是头盔的那一家公司来去回答它。我们要站在客户的的角度来干它是干什么的,我们现在用VR的应用模式来做它和现有的可以来解决同样问题的方案,到底优势和价值在那哪,出路在哪?在于说中国一个14亿人口,就足够的市场的需求。我觉得这个是很有机会去回答的,可以解决你这个问题。
陈佳敬:我个人的看法是,接电脑的话,这种玩家市场不是很大的,下一步肯定是有技术的,你的竞争对手是什么?这种也许只有索尼、HTC可以做成。

如社区发表内容存在侵权行为,您可以点击这里查看侵权投诉指引